Friday, December 25, 2015

真格申请

上个月试着申请真格基金的真驿站计划,没有被接受。记录一下。

=====问题回答=====

你为什么申请「真・Ÿ驿站 ZhenResidence」计划?

一直有回国创业的打算,也一直关注真格基金的活动,知道真驿站是最适合有归国想法的人先回来看看的地方。对两位老师也很熟悉,听过徐小平小平老师在北大讲堂唱的《星期天》(虽然唱给太太听她没太喜欢),读过王强老师很多关于看书的文章。所以想着如果有机会回来体验一定是先投奔真驿站。尤其是看了前几期的成果之后,自然时机成熟就回来报名。如今我离开了之前的公司,打算回国前先观察一下。所以,真驿站,我来了。


请从以下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回答(500字)

问题一:你觉得你创业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投资人为什么必须投资你,而不是别人?

问题二:徐小平老师有一篇流传很广的关于联合创始人的演讲。你有联合创始人吗? 如果有,谈谈你们是如何谈到一起的,以及是如何分工的?

问题三:出国留学,你最大的收获,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问题一。
我觉得我创业最大的优势是把人团结在一起的能力。听说我要自己做一些事情后,我的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的同学都有要全职跟着我干的。我在休斯顿的婚礼上有来自十几个城市的朋友。大学时我是唯一一个能去班里每个宿舍玩闹一番的人。小时候带小伙伴们去逛公园,家长们听说是我带头就都不阻拦。他们的信任和认可来自共同的学习生活经历,来自点点滴滴中我对大家真诚的关注,来自我做事情的认真、沉着、坚持原则,也来自我与人随和的性格。

关于投资的文章往往都强调投的是人,是团队。团队讲究信任和凝结力。我的优势就是能把志同道合朋友聚集在一起做事。我的朋友们所在的行业多种多样,有做律师的,有搞金融的,有涉足影视界的,有已经创业做出不俗成绩的,也有很多走在科学最前沿的。不管是咨询,还是合作,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尤其是他们愿意以诚相待。

我想作为一个初创团队的领头羊,让别人愿意跟随的个人魅力是重要的。投资人会关注这一点。事实上,我的一个朋友已经愿意提供千万量级的初始资金和我合作,甚至在目前我们还没有确定项目的情况下。她跟我讲考虑了从小到大所有的朋友,觉得跟我合作的成功可能性最大。我会珍惜这样的信任与机会,用心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简历=====

教育经历 

博士,Clemson大学,美国。专业:天体物理 2010.12-2013.12
导师:Dr. Bradley S. Meyer
论文题目:Chemical Evolution of the Neutron-Rich Iron-Group Isotop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FUN CAIs.

硕士,Clemson大学,美国。专业:天体物理 2007.8-2010.12
导师:Dr. Bradley S. Meyer
论文题目:Libstatmech and Applications to Astrophysics.

本科,北京大学。专业:物理 2003.9-2007.7
导师:徐仁新教授
论文题目:光子驱动的超新星爆发。

工作经历 

创始人,休斯顿密室逃脱Houston Real Game LLC (www.houstonrealgame.com) 2015.6至今
设计制作主题内容,市场推广,网页设计,客服,会计。

Seismic Imager,CGG Service Inc. (www.cgg.com) 20013.10-2015.10
工作内容:分析处理人工地震波数据,生成地层图像,寻找石油存储结构。

助研(Research assistant),Clemson大学 (www.clemson.edu) 2010.9-2013.9
研究内容:超新星爆发中的元素合成以及星系化学演化。

获得的奖励 

NASA Earth and Space Science Fellowship 2010.9-2013.8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和空间科学奖学金。

发布的程序 

Libstatmech*,C语言工具包,用来计算费米子和波色子的统计力学。https://sourceforge.net/p/libstatmech

NucnetTools*,一组C++程序,用来研究核反应网络。https://sourceforge.net/p/nucnet-tools
*合作者, 版权: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参加的团体 

陨石协会会员。 2013年至今
Sigma Pi Sigma,美国物理学生社。 2013年至今
美国物理学会会员。 2012年至今
Clemson中国学术俱乐部创始人兼主席。 2012年3月-2013年1月
Clemson大学羽毛球俱乐部主席。 2008年-2009年
Clemson大学中国学生会副主席。 2008年3月-2009年3月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游泳队领队。 2007年
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会员。 2006年至今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新生排球队队长。 2003年


其他活动 

志愿翻译,休斯顿记事报。 2015年10月
志愿教员,物理系研究生编程入门,Clemson大学。 2012年春季学期
志愿翻译解释员,Clemson城市法庭。 2009年-2012年
参赛者,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半程马拉松。 2005年
头脑奥林匹克小车接力项目全国金擂主奖,负责电路焊接和木工制作。 2001年8月

=====回复=====

亲爱的 喻天弘 ,您好​:

感谢您对真驿站项目的申请。

我们非常希望能和每一位向您一样充满热情的创业者共同成长,尽我们所能给您一些创业路上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很遗憾,由于真驿站项目的报名者众多,为了确保每一为真驿站成员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最优的学习体验,我们不得不放弃部分像您一样优秀的申请者。

虽然我们无法在本期真驿站相遇,但真格基金的大门永远向您敞开。
如果您现在或将来有创业项目需要融资,可以将完善的商业计划书和团队介绍发送至真格梦想中心dream@zhenfund.com

再次感谢您对真格基金的信任,祝您梦想成真。

​真 驿站
真格基金

消费观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小学五年级之后就知道不能乱花钱了。初中的时候没有买过一本额外的练习册、辅导书之类的。初三的时候全班集体购买习题书,坚持不买,当然主要是因为不需要。跟老师们关系不错,赶上他们都很开明,或许也因为了解了我家并不很有钱(不过买几本书还是没问题的),反正是同意的。意外的好处是不用写这部分作业,超爽。高中时校外地摊儿上买草莓,三堆,想也不想就去买最烂、最便宜的那堆。大学的时候衣服也都是买的很劣质的。去香港做交换生,临走去商场买新衣服新鞋,一身运动服加一双运动鞋不到一百块。去了之后感觉自己很土,香港太贵,去深圳买衣服,图便宜竟买来一穿就破洞的衬衫。只好整天穿着摸爬滚打了好多年的高中班服出入现代的校舍。乡土气息跟汪申一时瑜亮。

后来逐渐在消费时有了思考和改变。尝试买一些有品牌的东西,虽然贵,但一般质量会好一些。从持久上来看,总的消费并未增加,享受了好的产品,精神状态提升,并且省却了为劣质产品纠结、修补、退换的时间和精力。时间,是我们消费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的成本。为了买便宜一点的东西去各种比价,不管是网上刷deal还是店里去排队,其实都不一定值得,如果把时间成本计算进去的话。越往后越认识到,自己的时间是很有价值的。与其去竭尽全力去省一点,还不如去变本加厉挣一些。当然偶尔淘些便宜货,带来心情的愉悦也是不错的。

现在买东西肯定最重视质量和评价。当然这和收入是成正相关的。之前读研究生的时候拿的奖学金基本只够活着的。牛奶只买walmart自家的,现在是买架子上最贵的。之前对菜价很熟悉,现在完全不看价钱。

我主要想记录的想法是,人的习惯养成之后是很难自行改变的。消费观就是其中之一。当收入提高相应的消费水准和生活质量也应该提高的时候,如果不去主动思考,往往消费观不会自动与时俱进。我们很少去审视自己默认的常识,而且发生的事情或者别人的做法有悖于自己常识的时候,经常会看着不爽,并且去按着自己的想法加以改变。需要经常提醒自己,其实换一种方式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喝最贵的牛奶并不会喝穷自己。

Sunday, October 25, 2015

儿时印象

小时候的记忆往往印象深刻,影响终生。在这里罗列一下能想到的,对将来教育孩子也许会有启示。顺序随机,随时补充。

====写于2015年9月====

1,看电视节目,也许是《对话》,一位经常出差的企业家展示其文件包。一个笔记本电脑,一个老鼠(所以应该来自台湾或者香港),笔,书。由此对外接鼠标的重要性印象颇深,虽然那时都还没见过真实的笔记本电脑。

2,下楼梯时手插兜,被老爸骂,说容易摔跤,尤其我还爱跑着下楼,更容易失去平衡,头破血流。打那以后下楼总是不敢手插口袋。

3,物体。估计是小学二三年级,知道了固体、液体、气体,自然课又学了动物、植物,然后解除到“物体”这个词,竟然涵盖了所有的“物”和“体”的种类,感觉真是完美的词,包括了一切。之后想到这层意思不下几十遍,虽然后来知道了世界的组成远为复杂。

读书笔记之《老人与海》

很多时候读完一本书觉得意犹未尽,或酣畅淋漓,或引人深思,或乏然无味。然后就扔在一边,去干别的事情,幸运的话跟身边的人聊几句已经不错了。其实写下感受和思考,可以非常有效的加强阅读效果。而这却不容易做到,也正是优秀的读书人和平庸的看书人的明显分别。为了离平庸远一些,开始逐渐记录一点读过的东西。 
《老人与海》并不长,确实海明威最著名也是人们认为其最优秀的作品。这篇中篇小说简单且集中的描述了老渔夫出海捕鱼时与自然搏斗的艰苦与豪情。开篇讲老人很多天没有收获,穷苦不堪,跟自己学习出海的孩子——也是忘年好友——也被迫听从父母去了别的船。老人看准天气,自行出海,许多天后精疲力尽而回,战利品却只有一条大鱼的骨头。小说的主要篇幅详细描写了老人出海的经历。
一条大鱼上钩了,很大的鱼,力量也大到老人拉不住,只能锁紧鱼线,顶住船帮,任由大鱼拖着船游走。鱼线需要背在身上,不然会断掉。鱼线也不能完全锁紧,鱼用力挣脱的时候在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力量,需要放松、放长。这样僵持了两三天,老人只吃了一点点东西,喝了一点点水,几乎没有休息,手臂抽筋,皮肤破裂。除了咬牙撑住鱼线,老人能做的只有不时自言自语,在快要精疲力尽的时候维持头脑的清醒。终于鱼逐渐没了力气,鱼线也徐徐收回,鱼露出水面,围着船用力绕圈,做最后的挣扎,不过还是被老人用尽剩余的力气一铁叉刺死。
不过困难并没有结束,就像老人对自己说的,“接下来就是辛苦活儿了”。鱼血引来了鲨鱼,老人受伤的手在盐水里还没泡好,就要拿起鱼叉跟鲨鱼搏斗。鲨鱼虽然被叉死,可是也带走了鱼叉,并且还咬下了一大块鱼肉,更多的鱼血流到海水里。于是更多的鲨鱼被引来,老人用刀子,桨,短棍又杀死了多头鲨鱼,可日出日落最终没了力气,也没了武器。那条大鱼被成群的鲨鱼咬得只剩骨头。老人驶回港湾,扛着桅杆,休息了五次,走回家中,一睡不起。那孩子盼到老人回来,高兴的照顾他。人们也称赞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鱼。
果然不会写读书笔记,文笔也太差了点,不过万事开头难。这篇小说给我最深的感触,是老人无数次濒临绝境的情况下仍然能积极、冷静、乐观地迎击困难,永不放弃,永不低头。比小强要强上不知多少个档次。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可以回来品味一番。

Friday, July 24, 2015

让游戏不再空虚

本文写于2015年7月23日。
====================

本人从小就爱玩儿游戏,从打牌下棋,到红白机街机,再到电脑游戏和现在的手游,有时甚至一不小心天就亮了。可是往往玩的时候觉得过瘾,过后却是一片空虚,还经常伴有自责和懊悔。我相信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不过也有一些游戏,玩过之后身心愉悦,不觉得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这样的游戏就很不错。比如和老同学打几局魔兽2v2,踢场球,玩猜词捉鬼之类的,都还愿意下次再玩。最近接触到的一个这样的游戏就是密室逃脱。两番回国跟朋友去玩了几次,总是开心而过瘾,觉得花的钱和时间都很值,期待着下次挑战不同的主题。

回到美国后查了一下,当时是2014年的春天,只有三番和纽约各有一家,评价都很不错,看来也是有些美国人愿意玩一点动脑子的游戏的。于是就想着在缺乏娱乐新意的休斯顿自己也开一家。地点选在了人流多、设施新的敦煌广场,最主要是离公司近,下班几分钟就可以过来。之后在设计装修上花了很久时间,自己中途又忙于别的事情,拖到今年6月才正式开张。

今天早上收到一封来自Escape Room Market的邮件,讲他们设计第一个密室的时候是如何追求完美的,每一道谜题,每一个角落,都是反复修改,直到满意。我自己设计的时候虽然没有那么讲究极致,也有着同样的热情,想着怎么让玩家觉得有意思,有设计,有惊喜。

转眼我们开门一个多月了,也已经接待了两百多位玩家。很欣慰,还没有一位出来之后开始骂娘,而且交钱的时候也没有很不情愿的。事实上,不管是否成功逃脱,大部分玩家都很开心,愉悦中带着兴奋和惊喜,不少人又带朋友来玩了另一个房间,而且我们反复被问及新的房间什么时候完工。只有小部分人觉得题目有些难,小有挫败感。我们会耐心的讲解和鼓励。确实某一固定类型的谜题不会适合所有的玩家。

在我们几十个回头客中,最有意思的是一对印度情侣。两个人玩过之后又带着妹妹来玩儿,装作没来过,也及时的暗示我不要揭穿他们。他们这次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安装了摄像头,看他们知道机关所在又故意一惊一乍逗妹妹玩儿的手段,真是特别欢乐。最后由于一个道具又出了故障,妹妹走捷径拿到了钥匙,破了我们的最快纪录。我借着由头说因为破了纪录,只收一个人的钱,令本来已经非常开心的小妹妹成就感爆棚,皆大欢喜!

我们除了看到玩家开心自己感到开心以外,观察人们行为的多样性也是很有意思的。有人打开电脑会去撤销刚删除的文件,会在打开的文件里点“后退”,会看到一个带锁的盒子后不去找钥匙,而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直接拿出里面的东西。有人会搜寻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把各种蛛丝马迹记录下来,绞尽脑汁,反复琢磨,却不去仔细读一读明确的线索文字。最惊讶的是各种超强的破坏力。箱子要举过头顶,床要给竖起来,打印机要拆掉墨盒,胶水粘合的纸盒子要一个一个撕开。于是我和振宇在关门之后维修道具到深夜成为了家常便饭。不过辛苦过后再聊聊各种奇特的人和事,自己也很欢乐。

回到最开始我提到的几种不觉浪费时光的游戏,精髓都是在于与人一起活动,而不一定在于活动本身。比如我们的密室,其实不管是否成功逃脱,在共同思索谜题、各展所长的合作中获得的欢乐,是最重要的。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都是自己在手机上打发掉的,这样总归是缺乏真实的感受与快乐。打造一个和朋友一起玩过之后不感空虚的娱乐方式,是我们的初衷,也是将来不断完善设计的方向。我们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将来休斯顿的朋友在商量周末玩什么的时候,能想到还有密室这么一个选择。

p.s. 休斯顿其实已经有好几家美国人开的密室了,如果玩过我们目前的两个主题不过瘾,可以去试试不同的风格。我们第三个主题也在紧锣密鼓的设计中。

订票请到我们的网站:houstonrealgame.com

附上我们第一组玩家的照片(经过授权滴)。(其实是第二组进来,第一组出来的。)


Wednesday, July 15, 2015

温网2015

忙碌的日子里爬起来看了今年温网的决赛。费德勒连续两年打入决赛相当不易了,对比当年五连霸的时代真是感慨。可惜对手又是状态正佳的小德(话说连小德都28了,啥时候该叫老德了),虽然第二盘抢七连续化解盘点力挽狂澜,后面还是力不从心,无可奈何。想想这精彩的抢七竟有点强弩之末的味道,小悲凉。费德勒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打得不错,所以并不太失望。其实可能更加失望才对,统治力一去不返了。John McEnroe评论说费德勒的发球仍然不错,在半决赛的时候就能轻松得分,可是面对小德史上最佳的接发球,总是不怎么有效,而且回球还很难受,就要尝试更大胆的发球,结果成功率降低。可怜的穆雷,又是躺枪。

读了泰平分享的一篇帖子,讲小德少时在贝尔格莱德的战火中长大,训练的场地都是弹痕累累,这样的成长经历是他积极乐观,努力勤勉,着实难得,值得思考。


Wednesday, June 3, 2015

法网2015

刚看了纳达尔对德约科维奇的四分之一决赛。头一次见纳达尔在赛点上放弃,在手边的球都没有去回,做了个尝试了但够不着的动作就走向场地中间。我看了很多年纳达尔的比赛,从来没见过他如此绝望,当年决赛连负小德的时候也是咬牙拼搏到最后一分的,何况这是法网,十年来只有一次冠军旁落的法网。小德压倒性的优势令纳豆无可奈何。纳达尔的巅峰算起来也该过去了,尤其是他反复性的伤病,使他的身体连看起来都没有以前那么矫健。昨天费德勒输给瓦林卡,可还是有对抗的,虽然对抗处于下风。现在的球员水平都很高呀,进攻力量生猛,守中反攻的一板经常打出好球,更难得的是风格大都积极主动,不像前些年费德勒的对手基本都是被动挨打的,除了纳达尔,是打不死的。现在各路高手都能挑战纳达尔这种防守型的打法了。尤以小德最为突出,正手犀利稳定,反手又平又快,完全不惧纳豆的正手上旋,而且接发球人称史上第一,接一发都可以有进攻性。可怜纳豆在自家的后花园被虐的如此悲惨。

额,午饭看新闻报道,说最后是一个双误。。。只看没听的后果。不管怎样,明显斗志不济。话说回来,法网上纳达尔还没怎么需要用到过斗志这个终极武器。这次可惜没用上。作为atp历史上交手最多的一对选手,纳达尔的战绩还是领先的(也许他对所有对手都是领先的,我想,难道?)。这场比赛也许是对抗最不激烈的一场了。虽不激烈,却仍精彩。两位高手不时带来顶级表现。对比小德和穆雷每次绞肉机般的对抗,观赏性还是高不少的。话说年初澳网穆雷最后一盘吞了蛋,也够可怜的。希望老费在温网还有能力狙击一下小德的金满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