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30, 2012

体坛往事之乒乓球(1)天津世锦赛

很多年没看乒乓球比赛了,更多年没打乒乓球了。最近和李川同学(被张杰称为正规军)打了几次,原来还是挺有意思的。上一次应该还是08年去purdue跟汪申打的,下午到晚上,三小球各两个小时,竟然都是互有胜负。年轻的日子呀。

印象中最早看球是42届世乒赛,就是95年天津翻身仗之前的一届。记得马文革跟瑞典的高手打的不相上下,别人都差着。现在看来应该是看的男团决赛。其实那届中国队也得了好几块金牌。所谓翻身仗,指的主要是男子团体,连续几届打不过瑞典。然后43届在家门口拿了所有的7块金牌。那时不像现在,随便就包圆,而且是或不是包圆也没多少人关心。那时全程直播的比赛还不多,而且其他国家的竞争力还都不错,比赛有悬念,看起来很兴奋。

既然起名叫做体坛往事,那就多写一些记忆中的故事。先说男团决赛吧,分量最重的一场,对瑞典。那时是21分制,38毫米小球,团体赛的话每场三局两胜,总的是五场三胜,每个队伍上三个人。对阵的话直接举实例:王涛对瓦尔德内尔,马文革对佩尔森,丁松对卡尔松,马文革对瓦尔德内尔,王涛对佩尔森。具体还分主队客队,第一主力第二主力啥的,就不详细说了。老瓦很强,佩尔森很菜(其实人家也是世锦赛冠军的,而且四年后的决赛复仇立功,又把斯韦斯林杯夺回去了(7个奖杯都有名字,大部分是人名,当年都知道来着),是容易被忽略的又一棵常青树)。丁松是奇兵,削球很稳,发球很转,远台反攻很有力,把卡尔松打的找不着北。印象中第四场马文革打老瓦还是有机会来着,可能是第一局赢了,第二局18比12领先还被翻盘了。不过第五场王涛顶着压力,把该赢的球儿赢下来了,全国沸腾。


接下来的男单,排名第一的赛弗(此人喜欢把短裤圈到大腿根),上届的冠军盖亭(这些人都打了很多年)都不给力。那时还是小将的刘国梁第一次“克”了老瓦,一举成名。后来又n次“克瓦”成功,然后在4年后的男团决赛输掉几乎是唯一的一次。我爸我妈对刘国梁一见钟情,直接当成儿子对待,说那是我哥,之后一直称作“咱儿子”。不知将来有没有机会告诉都做了总教练的刘国梁。而和他会师决赛的是另一个年轻的帅小伙儿,孔令辉,而且孔赢下了那场精彩绝伦的青春对决。在之后6、7年一直是这两个年轻人的天下。

一场有话题的球,是金泽洙对王涛的四分之一决赛(八进四)。金泽洙是传统的韩国直板打法,方拍子,中远台弧旋。王涛很另类,左手横版,但是总在近台,正手弧旋非常转,反手快拨对角当世一绝,多年来轻松搞定金泽洙。印象中看直播的时候,总感觉王涛晕乎乎的,没有精神,很快就输掉了。然后裁判检查球拍时发现金泽洙用了一种被禁止的胶水(职业选手的球拍胶皮总是赛前不久粘上去的,弹力貌似会好一些,注意观察的话会看到赛前运动员用力压拍子的情形),这种胶水会散发某种类似“迷魂药”的东西,传到球上,然后传到对手那里。估计金泽洙吃了解药?当时觉得太恶劣了。昨晚又看了几段那场比赛的重播,发现金泽洙确实打疯了,发挥的很出色,进攻凶猛少失误,比那场经典的对刘国正的男团半决赛要打的好。看视频的评论,说“主场作战,裁判。。。”。立马吓了一跳,竟然可以这样!突然想到了当年听任一楠分析zhangli同学的行为时的心里状态。不过金泽洙被取消成绩,按当时的状态挺可惜的。而王涛也身心疲惫,斗志全无,草草败北刘国梁。想不到来年的奥运会决赛,优势下又输给了这个小师弟。

Friday, April 27, 2012

体坛往事之综述

很普遍的说法,当你开始回忆的时候,你已经老了。我呢,虽然遍体鳞伤(浑身旧伤),精神面貌也不如往昔,但心底里还是有年轻的冲动的,姑且认为还没很老吧。写写自己经历的体育故事的想法已经很久了,借着快开幕的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契机,终于动指头敲了起来,希望把想留下的回忆都写完。

喜欢玩儿和观看各种体育很多年了。对于大多数运动的了解,离不开历届奥运会,毕竟是最高级别的综合盛会。从小到大无数次被震撼和感动。然而上届在中国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却没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也许是因为这些年自己对国家的概念有所淡化,应该也有对中国体育金牌至上的反感在里面,再加上熟悉的各具魅力的运动员逐渐离开赛场。所以我觉得对这次伦敦奥运会也不一定会很有热情。趁着对体育还怀有深厚的感情,写下现在的想法,这也是上面说的契机所在。

最早看体育节目,也许是小学时央视转播的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记得是每周六吧,下午看意甲,晚上看《综艺大观》。周日后来中午有摩托车大奖赛,下午是重播上周的《正大综艺》,晚上看新鲜的《正大综艺》。简单而精致的日子啊。那个年代的意甲叫做小世界杯,牛人云集,不像现在只有米兰勉强撑撑门面,连国米这种球星杀手都能连拿几年冠军。长大些之后,印象最深的是巴蒂goal,说的是效力于佛罗伦萨俱乐部的阿根廷球员巴蒂斯图塔,射门势大力沉,经常撞过门将的手指,冲入网窝。记得有一个任意球,我大舅刚进屋只看到球直奔死角,没看到是谁踢的,也不知道哪个队,就说,“肯定是巴蒂goal,没错儿。”当然那时还有我最爱的巴乔,马尾飘飘,几乎一个人,还拖着一条伤腿,把意大利带到94年美国世界杯的决赛。

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8岁,模糊的记得孙淑伟瘦弱的身体和平静的表情,记得邓亚萍的勇往直前,记得一点张山被两个大老爷们儿高高举起,王涛吕林艰难取胜小矮个儿和大傻个儿,还记得游泳的姑娘都很厉害。现在想想,更多的“记忆”是后来的重播加上去的。不管怎么样,那个孩子的心中留下了“奥运会很有意思”的想法,然后一直盼着4年后的亚特兰大。

于是96年的夏天,顶着小学升初中的“压力”,克服时差与酷暑,背着爸爸的监督,看了尽可能多的比赛。那届奥运会,我不仅对16块金牌如数家珍,对银牌、铜牌也了然于胸(当然数量也不多)。除了为中国选手紧张和兴奋,也记住了很多优雅的外国运动员。涅莫夫,霍尔金娜,萨乌丁(怎么都是俄罗斯的?)。

之后2000年悉尼是9月比的,现在想想应该装病回家看的。04年雅典后面大半赶上军训,只能夜里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直播。记得刘翔夺冠的的时候激动的坐起来,然后发现周围都在呼呼大觉中。记得隔壁班的孟奂同学也是熬夜听比赛的。08年金牌太多,而且很多优势明显,缺少了紧张的快感。反而被我带坏的苏萌能够看射箭比赛而通宵达旦,我却在一边睡过去了。今年伦敦,时差总算小了一些。估计会更多的关注有意思的比赛吧。

体育比赛的魅力,很难说的清楚。在美国这边,几乎是全民关心体育,橄榄球,冰球,篮球,棒球,尤其是年末的大学生橄榄球和三月的大学生篮球,几乎是茶余饭后最主要的话题。大学比赛比起职业联赛没有那么多超级巨星,但打得更有条理,尤其是本地生源多,更有主队的感觉。很多名校的体育史也是很悠久的。欧洲是足球的天下,田径联赛也比国内受重视的多。英国看板球和英式橄榄球的也不少。特点同样是到酒吧,喝酒,赌球,叫骂。虽然美国人也在酒吧看球,但应该跟欧洲还是有差距的。网球和赛车也是国际性很强的运动,现场的感觉可以使人疯狂吧。

国内的话,看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最早是源于大卫-斯特恩带来的乔丹的录像带,后来又发展于王治郅的尝试和姚明的成功。前者是因为乔丹的个人魅力确实伟大,在那个以爱国体育为主的年代吸引了大批观众。不然即使王治郅登陆美国,也不会带来那么大的期待。那后者自然是爱国情怀使之放大。看欧洲足球联赛的人也不少,可能很多也是从意甲看起来的。足球是世界第一的运动,肯定有好看的地方,如果我们自己的联赛争气的话,也就不用总那么关注人家吵来吵去了。像cba今年质量就不错听说。赶上奥运会,为国呐喊的观众会有很多。我也是从奥运会开始的,像上面所说,但非奥期间也会继续关注各种比赛,然后自己也回去尝试各种运动,从而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喜爱体育这个东西。

像我一样关心各种体育的,我见过两个,都是高中同学,齐超和张泰平。那时齐超是《体坛周报》行家。而泰平对网球和F1情有独钟。可见每个人的经历和喜好都不尽相同。但我相信,人们如果喜爱体育,不管只是欣赏,还是有所偏向,刺激的感觉总是最重要的。这应该和人类运动的本性有关吧。

其实国内一度最受关注的是乒乓球,毕竟是国球,成绩好。当年CCTV(注意不是CCAV)杯擂台赛还是相当受欢迎的。虽然现在没落了(至少愿意看球的观众比例下降了很多),但毕竟也曾小球牵动人心。就从乒乓球说起吧。

尊敬一下

瓜迪奥拉(好funny的名字(翻译))说,其实已经决定很久了。作为主帅,需要坚持到最重要的比赛结束,维持住球员的凝聚力。他疲惫地挺过来了。没能卫冕欧冠肯定会有遗憾,但如释重负的感觉应该也是不错的。

一直觉得他是教练的楷模。场上激情澎湃,更衣室笼得住队员,尤其是发布会上大气、儒雅、有内容的发言,跟别的教练很不一样。我认为除了巴萨多年坚持的传统,一批才华横溢的球员,瓜迪奥拉的个人修养也是巴萨这几年成功的关键。

人们都称赞切尔西的努力。其实主动控制球,不急躁,多跑位,找空挡,是需要更加高级的努力的,不光头脑需要保持清楚,体能的要求也是很大的——其实几乎每场比赛巴萨的球员奔跑距离都是高于对手的,只是防守的急停和启动往往是被动的,而会更加耗费体力。

而巴萨能坚持这种打法,和主帅的决心、眼界、对足球的热爱都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他能把这种自信带给球员,一种“明月照大江”式的自信。

我不是巴萨的球迷,我更喜欢德国队,但这些年巴萨给我们带来的华美的足球绝对是顶级的享受。虽然拉影学员的演技饱受指责,一碰就倒也缺乏的男子汉气概,但这毕竟也是打法所限,队员不够高大威猛,自然要保护自己。至于裁判问题,我想至少不是瓜迪奥拉所愿,同时总是有因果的——如果你不来踢我,我自然没法假摔;如果我攻不进禁区,你犯规也不是点球。除了三年前斯坦福桥冤案,我看大部分还能接受。我想穆里尼奥要是作为旁观者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吧。而瓜迪奥拉就不会这样抱怨,而是会想办法把自己的球队变得更强。至于温格去年的喋喋不休,连一脚射门都没有,还有什么可说的。所以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即使巴萨没有到宇宙无敌的境界,多年维持在顶级行列至少也应该得到人们的尊敬。

关于今年的欧冠,皇马和巴萨肯定都受了疲惫的影响,尤其是巴萨,7天三场硬仗。如果说拜仁比皇马体系更成熟的话,切尔西基本就是靠意志和运气(主要是运气)了。其实拜仁没有那么强,不然不至于让多特蒙德领先那么多夺冠。最强的还是巴萨,但最强的不一定总是冠军。就像黄健翔说的,当一个超级强队出现的时候,防守反击的打法绝对是合理而有效的。看看皇马打巴萨和拜仁的战术区别,就可以看出来一支球队是如何让人敬畏的了。唯一的遗憾是我心爱的卡卡确实不复当年之勇,主要是心理上的,如果有地位不怕失误,还是有技术的。

总之,瓜迪奥拉带给巴萨坚持的力量,带给观众美妙的足球,带给媒体无尽的话题。希望他确实是带着满足和微笑离开的。也期待他经过修养和充实之后带给球迷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