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5, 2013

体坛往事之跳水

听说前阵子有两个跳水的娱乐节目很受关注。我没看,不过报道说受伤不断、而且还有意外溺水总是知道的。对跳水这个也是4年轮回的项目来讲,这些节目本来可能成为引起大众关注进而发展的契机,看来适得其反,竞技体育的烙印更加深刻了。

跳水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名声,除了“梦之队”的奥运金牌数,最主要是伏明霞、郭晶晶、田亮这几个人的美丽面庞和绯闻轶事支撑着。试想如果我们的跳水选手都长得跟罗玉凤、赵本山似的,接受采访又都跟易建联一个水平,恐怕再多的金牌也难以引起国人的关注。我们的射击队、举重队、体操队同样是奥运金牌贡献大户,奥运一过就没有人报道了。也许有人会说跳水本身的观赏性还是很强的,这我不否认,不过看多了还是觉得重复。我觉得当年李婷和孙甜甜的网球女双决赛的观赏性要更好,而且那是中国在这项国际主流运动上最早的突破。(那个跳水冠军李婷也是默默无闻了。)别说网球不重视奥运会,想想费德勒08年最艰难的时候一枚男双金牌使他荣耀无比,威廉姆斯姐妹也非常看重三度加冕的荣誉,其实双打在奥运舞台上反而比大满贯赛事更受瞩目。而我们的女双组合拿下了大小威十几年来唯一旁落的奥运金牌,可谓意义非凡。遗憾的是两个人都还不如李娜长的耐看,关键没能像李娜一样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维持水平再创佳绩。李娜这次入选时代百人主要是在年龄比较大的情况下还能走出伤病刻苦训练,这一点给人很大鼓舞。另外小吐槽一下,封面人物有七个呢,不只李娜一人。不清楚印出来时怎么样的,没有报摊,超市也没见,不过网页上的顺序貌似不固定。不过能和Elon Musk这种人物共享封面,总是难得的殊荣。扯远了,回来说跳水。

清华跳水队的于芬教练说,大众学习跳水的好处,主要是能够锻炼胆量和毅力,而这种锻炼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像清华的学生开始一直在岸边练习基本技术,经过一个学期才能上板上台;像这两个娱乐节目,两三天的突击培训就跳,甚至上十米台,肯定是不科学而且非常危险的;这样的活动不仅不能起到普及作用,反而令大众望而生畏。

于芬说话很靠谱,之前和周继红的对垒中也是。不过我的第一反应是,清华的地真大,孩子们真幸福,不仅有跳水馆,还有射击馆,不仅有于芬教跳水,还有王义夫教打枪。所以跳水本来就不是一个能在中国普及的运动,连游泳的地方都少的可怜,还跳水呢。这也是整个人均社会资源的问题。像在我现在的学校就有跳水池,平时总有人负责安全,10米台以下都可以上,而且还对小孩子的夏令营开放。还比如棒球场,基本每个小学就都有。而我们当年在大学还只能在一体的飞沙走石中训练,更不用说大部分大学都没有这项运动。

所以像跳水这种运动四年露一回就可以了。犯不着还期望着娱乐节目推动普及,本来就是娱乐,那就娱乐好了。其实跳水本身何尝不是一种娱乐表演呢?某种意义上来讲跟芭蕾舞区别不大,多了些竞技,少了点故事而已。更进一步想想,体育比赛本身也就是一种表演,给观众们看,精彩而影响力大的话就会有广告投资、商业运作,文体不分家嘛。而观众还有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去模仿锻炼,体育修身,文艺养性,构建和谐社会。

回到体坛往事这个话题,最早的奥运冠军是84年洛杉矶10米台夺冠的周继红,就是上面提到跟于芬死磕的那位。然后是“跳水女皇”高敏的横空出世,她在从出道到退役的七年中无一败绩,70多块国际比赛的奖牌全是金色的,这在整个世界体育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吧。不过辉煌的背后是身心的严重摧残,那个体制的中国运动员很少幸免。不仅身体上不顾健康,魔鬼训练加药物,精神上更是压力巨大、没有自由。女排,李宁,高敏,能挺过来的都是英雄和人才。

我最早有印象的跳水比赛时92年巴塞罗那的孙淑伟,瘦小的他做着各种我已经完全不记得的高难动作。而4年后,这位我国首位男子跳水奥运冠军却成为全运会这个毒瘤导致的省际斗争的牺牲品,而未能出征亚特兰大。中国体育,给我们这些爱好者带来无数的欢乐和感动,而沉淀下来更多的却是心酸与无奈。

96年的伏明霞是无敌的,包揽三米板和十米台的壮举用什么来比喻一下好呢?用横板和直板,或者正胶和反胶分别夺冠?F1和nascar双料冠军?也许博尔特的100米、200米包揽更厉害一些。不过按技术来讲,也许伏明霞的挑战更大。4年后,她专攻三米板,又压制了郭晶晶一届。不过我心中最美的伏明霞还是92年在巴塞罗那的室外跳台上,飞舞在天空里的那个14岁的小女孩。(可怜的宇宙队,可敬的煤球王。)后来她嫁入豪门,生子持家,不仅给师妹们指明了道路,开创了先河,而且对香港与大陆之间的了解与交流贡献了力量。



不过这两年伏明霞的风头肯定是被郭晶晶这个小师妹盖过了不少。其实郭晶晶只比伏明霞小3岁,奥运金牌却晚了12年。2000年正值巅峰的郭晶晶败给了4年前退役、奥运前才复出的师姐,想想都很郁闷。而8年后吴敏霞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不过此时幸福的人换做了郭晶晶。话说郭晶晶还真爱跳水,之前跟田亮多好的噱头哇,不管,回来跳;08年在家门口夺冠了,婆家也有着落了,不管,继续跳,确实难得。她92年就进入国家队,04年才加冕奥运冠军,09年28岁退役,跳水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的生活,我都怀疑霍家少爷都能跟她交流些什么。不过奥运冠军总是非比常人,一般都有着坚韧刻苦的品格和忍耐寂寞的能力,相信她通过读书能够拥有更多彩的世界。话说回来按运动成绩来讲,多年的坚持使郭晶晶成为拥有最多世界冠军头衔的中国运动员,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另外说一句,孙淑伟,伏明霞和郭晶晶都是于芬的弟子。

熊倪,被萨乌丁称作“跳水之王”的人,早在88年兵败汉城的时候就以14岁的年龄拿下一枚十米台的银牌。4年后同样的项目上,奖牌的颜色终于变成了,古铜色,囧。像大多跳水选手一样,年轻时视网膜损伤严重,年龄大了改练跳板,终于在亚特兰大拿全了三种颜色的奖牌。4年之后,像伏明霞一样退役后复出,而且在卫冕三米板的同时拿下了新加入的双人项目的桂冠。记得那一年“梦之队”开始连连失利,直到熊倪拿下首金,才稳定住军心,势如破竹的。在连续四届奥运会都收获奖牌,我国应该只有王义夫同样做到(而且成绩更加辉煌),放眼世界,也都是屈指可数的伟大运动员。

最后说两句萨乌丁。和瓦尔德内尔、涅莫夫、盖得一样,这位欧洲选手在中国的优势项目上和我国几代运动员交手,多年来保持着高水平,并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刚说的熊倪四朝元老,而萨乌丁从巴塞罗那一直跳到了北京。2000年他甚至参加了所有四个项目的比赛,1金1银两铜。要知道他曾经被人刺伤,从生命垂危到攀向巅峰,比阿姆斯特朗要真实一些(至少伤疤是露在外面的~)。这么多年每次看他比赛,都会有来自心底的尊敬。

总之跳水这个运动,主要还是观赏型的,从空中到水底,一气呵成。虽然这些年已经看得很少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