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前几天亨德利退役的时候就想写一下了,觉得等到奥沙利文夺冠一起写吧,然后果然没有失望。
cctv对斯诺克的转播挺早的,可能不是直播,但对于动辄5、6个小时的比赛,录播也是很难得的了。有幸从小就能看到亨德利,戴维斯,老怀特,萨里温(后来才翻译成奥沙利文的)等高手的表演。而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印象中最牛的是达赫迪,就是今年亨德利打出满分杆旁边场地过来握手后来又说了两句那个。查了查应该是97年左右,那一年达赫迪赢得了世锦赛的冠军。当时亨德利有点儿像前两年的费德勒,开始输球,但是还会拿冠军。萨里温就是个天才,出杆飞快,杆法华丽,就是大赛赛制太长,失误累积就会导致失败。风流倜傥,意气风发,任何形容一个纯美少年的词汇都不为过。他打顺的时候,感觉很轻松就清台,所有观众都陶醉在他敏捷的思路和精确的技巧中。走位准确,打起来看着就不难了。但是走位的控制是最难的,虽然只是击球点,击球角度和击球力度三点的结合。戴维斯是个三浦知良似的人物,喜欢自己从事的运动,而且高龄下偶尔还有不错的成绩。(注:三浦知良,一般会听成“三浦智利昂”,是日本最早的著名球星,虽然不像中田英寿那样在球艺上鹤立鸡群,但知名度上在各自的年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93年获得了日本第一个亚洲足球先生。今年还在踢球,而且还在进球。)戴维斯说,等自己的排名大过年龄的时候,就会选择退役。看来明年有希望了。(现在排名40多,年龄50多。)老将吉米-怀特,在戴维斯称雄的年代就是经常是决赛中的绿叶,然后在亨德利连霸时也多次成为第一时间与冠军握手的幸运儿。如果说亨德利92到96的世锦赛5连冠是空前绝后的话,怀特90到94的5连亚更是难得。巴拉克怎么说也是得过几次联赛冠军的。那个年代的球,印象中失误不多,除了萨里温(我还是喜欢这么叫,虽然没那么好听,但是我觉得特别亲切),大家的连续进攻能力都很强。不像现在艾伯顿之流打得这么稳健。
147分说起来好像经常听说,但实际上很不容易,应该不如大四喜那么难,但肯定比帽子戏法要少得多。现在历史上正式比赛中总的满分杆还没超过100杆,其中奥沙利文11杆(可以去 http://www.youtube.com/user/147Trance?feature=watch 欣赏),亨德利在本届退役世锦赛上也打出了第11杆。再往下有着“巫师”之称的希金斯7杆。再往下,猜猜,就是丁俊晖的4杆了。其他选手最多只能打出3杆。由此就可以看出满分杆之难,还有丁俊晖的实力和成就了。且不说他有没有学问,爱一行,干一行,还干的不错,很值得称赞了。看147的最后一个黑球,就像高尔夫关键的最后一个推杆,往往难度不大,但选手和观众的紧张气氛是一样的。也有像奥沙利文这样,最后的黑球不想打了,只是证明老子还能打出来就可以了(第11杆)。这种霸气和个性放眼整个体坛,也不多见。他这种天才去干其他营生,照样会光芒万丈的。不说别的,演个电影就得迷死多少少男少女呀。虽然鼻子有点歪。
再说两句亨德利吧,很像桑普拉斯,有过统治般的辉煌,也遇到年轻的下一代天才,在职业生涯晚期仍然努力,偶尔打出好球,但没有精力走到最后的领奖台上。他们都是走到了英雄暮年,没有激流勇退,像乔丹第二次退役一样。可谁想到他几年后又复出了呢?本以为以阿姆斯特朗的七连冠伟业应该无欲无求了吧,可没两年也回来了。舒马赫也没能淡定的了,可成绩不像阿姆斯壮能上的了台面了。谁知道亨德利修养几年会不会能拿个外卡回来打两届世锦赛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