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8, 2012

体坛往事之围棋

前阵子看了几场新浪微博直播的围棋,是第七届应氏杯十六进八和八进四的比赛。李世石九段,孔杰九段,古力九段相继落马,看来现今无人再能复制李昌镐九段当年的辉煌了。而“年迈”的石佛(李昌镐的外号之一)则再次挺进四强。

应氏杯是围棋里的奥运会,四年一届,是台湾的实业家应昌期老先生创办的(本应是)最早的世界围棋比赛,冠军40万美元。除了中国,日本,韩国,台湾,本届也有一名美国棋手和一名罗马尼亚棋手。应氏规则跟中国、日本的规则都不同,是用一种计点的方式,貌似更简洁一些,不过对于熟于数目的棋手来说还是小适应一下的。说是类似黑贴8目,平点黑胜,其实就是中国的7目半规则。不熟悉贴目的朋友不要奇怪,首先贴目是因为黑棋有优势,很久以来都采用日本棋院黑贴5目半的规则,然后韩国改为6目半,中国在2002年直接加到7目半,然后日本在次年也忍不住了跟到6目半,说明黑棋优势还是一直很大。所以不同国家主办的比赛,胜负规则是不同的,在不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某些棋局——根据领先还是落后决定稳健收官还是小搅一下。

我第一次真正关注应氏杯是在2005年,因为大一的时候才开始学着下一些,也能稍微看明白一点。那次常昊九段击败崔哲瀚九段夺冠,应老先生九泉之下也应欣慰了。这个大赛的冠军给中国棋手多年的颓势带来了转机。之后罗洗河,王古力(古力九段,也称古大力,这个名字源自高中时夜里听cctv体育新闻,“新人,王古力。。。”),孔杰,和一批小孩子屡次夺得世界冠军,终于在这项起源于中国人的运动中扬眉吐气,甩开男子足球几百条街。尤其王古力,几年之中几乎囊括所有世界大赛桂冠,与韩国的李世石九段分庭抗礼。

对于常昊本人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之前他7次国际亚军,“千年老二”的称呼比巴拉克要实际多了。其实他的实力很早就得到公认了,年少的时候就能接连战胜日本的各位大佬,和年仿的李昌镐齐名,可只是干不过韩国众人,直到28岁多才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而仅年长他一岁的石佛早在17岁就成为世界冠军,这时已经(据我数)17座奖杯在手了。可这个应氏杯成为了一个转折,常昊对李昌镐由劣势变成了强势,后来连续两次在决赛番棋中零封对手,也使这对惺惺相惜的对手更加名副其实。常昊在擂台赛上一直表现神勇,在95年和96年的中日擂台赛上分别5连胜和6连胜(结束比赛),2006年中韩擂台赛作为副将4连胜收官,2007年三国擂台赛又是出任副将4连胜为中国赢得第一个冠军。另外我国的谢赫九段也是一位擂台达人,在三国擂台赛上14胜3负,前年5连胜,去年4连胜,今年作为主将3连胜,为中国赢得了第二座奖杯。比5战皆北的王古力强多了吧。其实之前彭荃七段和胡耀宇七段也各有过一次5连胜,为啥没能带来擂台的胜利呢?这就引出了本文多次提到的主角——李昌镐——的bug式的存在。



李昌镐九段,1975年7月29号出生于韩国全罗北道全州市,师从曹薰铉,目前没有弟子。他与曹薰铉、徐奉洙、刘昌赫被称为韩国四大天王,又与李世石,朴永训,崔哲瀚被称为“新四大天王”,属于年少时匹敌前辈壮年,中年时仍屹立后浪之中的天才,想起谁了,是不是费德勒?我也是。还有之前说的17个冠军,然后连续10个亚军,仍然坚持参赛,现在又闯入“奥运”四强,是不是更像了?

其实围棋运动局限在东亚,不仅是历史传统的原因,也不是智力问题,跟东方意境式的文化很有关系。当然也因为围棋本身最简单而最复杂,不易入门,难以推广。不然李昌镐的成就也早已令全世界景仰。也许有人认为只是三国争霸,不算啥世界冠军,其实不然。上边说了也有其他国家的选手参加,都是公开赛,至少可以从预选赛打起。为什么东方人能去下西方的象棋,西方人下不了东方的围棋呢?还是有难易之分的。国际象棋早在上个世纪就被深蓝颠覆了,而电脑的围棋水平可能还不能入段呢吧。大一的时候主流的《手谈》也就小胜我这个初学者的样子。变化多是一方面,“感受”是核心问题。“厚势”,“薄味”,“心情好”,“味道坏”,都是典型的解说词。在身体运动中,第一运动要说是足球,很多美国人或许不同意。要说在头脑运动里,如果不承认围棋的顶级地位,那只能说完全不了解和为头脑运动。也许有人会想,这么好的脑子咋不去搞天体物理或者宇宙学。其实围棋、体育、科学,都是人类的文明,了解自然是拓宽人类视野,百米赛跑也是在突破人类极限,棋牌类运动也在不断进步,锻炼着人类的大脑,很多孩子(包括我)小时候都由此开发了智力。所以三百六十行,行行有意义,而且有些难以比较孰重孰轻。另外在欣赏围棋比赛的过程中同样能感受到万马奔腾的气势,绝境逢生的奇迹,坚韧不拔的执着,精密巧妙的优美,搏命厮杀的惨烈,针锋相对的僵持,敌进我退的博弈,不同风格的对抗,灵光一现的井猜,傲视群雄的回晃。
李昌镐就是这项头脑竞技里的霸主。虽然在上面提到的常昊夺冠之后,石佛竟然7年无冠,停留在17个上面(希望费德勒别在停个7年啥的)。其实围棋的世界大赛并不太多,4年一届的应氏杯,2年一届的春兰杯,每年一次的三星杯、LG杯和新办的BC卡杯。之前还有已经停办了的丰田杯,富士通杯和东洋证券杯。总数不比网球的“大满贯”多多少,竞争更是激烈许多,近几年这几个奖杯基本都在不同的人手里。在数量上决定能说明李昌镐的成就。另外他在擂台赛上被称为铁闸,上文的引子现在才开始讲(汗)。三国擂台赛全称农心辛拉面杯三国擂台赛,小时候一直以为是“农心心,拉面杯”。农心杯已经13届了,其中有8次是李昌镐作为主将结束的比赛。前6届他14连胜捍卫着铁闸的荣誉,知道为啥5连胜之类的不管用了吧,谁都要来到石佛的面前。直到日本的依田纪基九段在第7届赢下李昌镐才终结了这一神奇的记录,也为外战孱弱多年的日本拿下了唯一一座冠军。石佛的总战绩19胜3负,恐怕空前绝后了。

下面简单说说我对李昌镐的棋路肤浅理解。厚重,稳健,计算缜密,谋定而后动,从不行险(诸葛?),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够简单吧。

最后赞一下新浪的微博直播,很方便。人说是tom.com更专业一些,不过它们还是要下载安装典型的国产劣质软件或插件才能观看。新浪毕竟是更大更成熟的平台,之前也一直用他家的软件看直播。微博直播的好处在于不用每步棋都跟进,一个小段落更新一次,有利于点评和分析变化,不像之前一步一步的太赶,看变化图还要回去,不方便。小时候ccvt还是在周末直播过一些比赛的。估计应该是下午封盘后开始接的吧,不然动辄五六个小时耗不起。那时华以刚和徐莹之类的解说,中国棋手还是聂卫平九段,马晓春九段,刘晓光九段,俞斌九段啥的。现在要说周末播两个小时围棋,简直是天方夜谭吧。即使将来有棋牌频道,观众估计也不多。就在网络上关注吧,不过基本看到中午封盘就要去睡觉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