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4, 2012

成语三则

最近读了一些文化人儿(比如叶金洲同学)分享的文章,遇到几个成语,是之前一知半解的。查了查,写下来加强一下记忆。

空穴来风,是说因为有空穴,所以能来风,比喻事出有因,跟“无风不起浪”感觉有点像。准确的解释是,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乘虚而入。可大部分人都当“消息毫无根据”来用,意思几乎相反,是不对的。而且弄得正确的用法反而显得别扭。于是明白的人不得不少用、弃用;不理解的人以讹传讹。挺好的一个词就这么糟蹋了。

差强人意,原指很能振奋人心,现在是说勉强能使人满意,更像是字面直译。其实“差”本来是“甚”的意思,强(读三声)是振奋的意思,只是现代用法变化颇大,以前的成语仍然按字面来,意思有时就相去甚远了。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源自一个养猴子的故事。说老人喂猴子,早上喂三颗橡实,晚上喂四颗,猴子都不干;然后改成早上喂四颗,晚上喂三颗,猴子们就满意了。原意就是说耍猴子。我觉得寓意可能是说总量一定,分配的方式有变化会取得不同的效果。但后来有人跟“朝秦暮楚”弄混了,就当成一个意思用到现在。

其实成语本身就是用紧凑的词语表达丰富的意思,如果大家都能接受,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即使意思和用法上有所变化。但是多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来源,不仅能避免滥用出丑,还能给人讲出“有文化”的典故,倍儿有面子,还是值得去做的。

谁知道“道听途说”是什么意思么?

Thursday, September 6, 2012

足球回顾11-12

在播完费德勒止步美网八强之后,这个阿拉伯字母英语解说的体育台播了一小段上赛季的足球回顾,很快的闪放。很多曾经激动人心的场景,感觉都快很遥远了。

欧冠,半决赛,切尔西对巴萨,德罗巴进球,踢左后卫,送点球,兰帕德直传拉米雷斯,布教授进球后的胜券在握的表情,梅西的点球不中,各种门柱、横梁,切赫各种扑救,托雷斯反越位单刀,忘了是谁的红牌。

另一场,里贝里越位先进一球,厄齐尔扳平,金毛扑拉姆,传中,戈麦斯;罗纳尔多迅速两球,戈麦斯造点球,罗本命中,加时卡卡无功而返,伊瓜因破坏马塞洛的绝杀传球,点球大战,c罗、卡卡射丢,小猪最后一脚。

决赛,穆勒头球,德罗巴终场前头球扳平,加时罗本点球被切赫扑住,各种门柱,点球大战诺伊尔命中,小猪被扑,德罗巴一蹴而就。

梅西单场5球。赛季n多球。

皮耶罗离开前带队夺冠。

米兰众多老将离队,有的退役。因扎吉,西多夫,内斯塔。。。

阿奎罗绝杀夺冠。

贝克汉姆助攻多诺万,银河夺冠。

多特蒙德5胜拜仁。

切尔西胜利物浦夺杯。

皇马100分夺冠。

离去的瓜迪奥拉。

幸运的迪马特奥。

狂妄的穆里尼奥。

领先的西班牙。

偶尔闪光,仍然挣扎的卡卡。唉,卡卡。


奇局

昨晚熬到三点,有幸观赏了古力与李世石在三星杯小组赛上奉献的四劫循环的名局。听说一小时后重赛的快棋也是跌宕起伏,不过当时实在熬不住了。

对围棋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wiki一下下,英文叫Go,很简单暴力的名字。wiki上写了两条规则,1. 没“气”的子要被提掉。2. 不能重复下之前的位置。其实第二条不准确,我理解是不能重下刚被提掉的位置,如果刚被提掉的是一个棋子的话,也就是“打劫”的规则。这个跟范伟的那种打劫有一点联系,比如有时候是被动时利用规则冒险强行寻求霸占对方的财产。更多的是两个人抢山头,你来我往,不过不允许不停歇的抢(不然永无止境):每当被对方抢占之后,要先去别的地方干点坏事儿,再回来抢。这里的坏事儿很重要,要比这个山头更值钱,不然对方就会不理会你的坏事儿,而直接在山头上建筑碉堡,你就再也抢不回来了。这种对方非理不可的坏事儿叫做“劫材”,打劫的材料,是很重要的概念。不过往往有些山头相对不是很重要,很多都是摆个战场的样子然后就没人管了,经常要到整个战争快打完了才被随便收割一下。当然如果场面很接近的话,最后的一点小山头也会影响正常战争的胜负(注)。

一般的打劫都是单劫,那谁的劫材多谁就赢。有的时候一劫未平一劫又起,形成多劫,但一般劫和劫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个别时候几个劫连在一起,就要复杂的多了。而如果这几个山头很重要,甚至直接影响一大片部队的存亡,那就要进行剧烈的争夺了。古力和李世石下出来的这盘棋,就是四个山头纠结在一起,连着两大片部队,只有将山头站稳,才能把对方围死而全歼。于是四个山头互为“坏事儿”,也就是四个劫互为劫材,两人都不能妥协,弈成和棋(如图)。你能找到四个山头和两片部队么?



这是在正式的世界大赛中首次出现和棋,发生在古力和李世石这对当世双雄身上也是很合适的。两个人是21世纪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棋手,年龄相仿,风格都是力战型。如果是普通的棋手,不会如此冒险,开始不会早早“扭断”作战,后来白棋也会跳出,而不是在左上“消劫”右边“治孤”。两个人之前28场战成14平,第29场又是罕见的和棋,真可谓棋逢对手。另外一对“将与良才”常昊和李昌镐也曾弈出四劫循环,在05年的一场邀请赛上。当时李昌镐是可以解劫的,因为是邀请赛,也是快棋没有时间多想,并不像本局这么激烈。再之前俞斌和邱峻在名人赛上也曾有过。其实和棋不一定要四劫循环,猜一猜?对,三劫循环也够用了,可以自己算算。

除了循环平局,还有一种模仿棋也很有意思。记录中最早是吴清源在15岁的时候在日本尝试的(如图)。所谓模仿棋,就是模仿对方下棋。一般是黑棋先在棋盘正中(叫做“天元”)下一个子,然后根据白起所下进行中心对称。是不是想着很有意思?后来有多次这种模仿棋。往往不能模仿到底,一个是黑棋要贴目,如果完全对称黑棋是输的。还有就是下到天元附近的话就不对称了,会有攻杀的区别。一般是黑棋觉得白棋有一招不是很好的时候进行变招。对两个人压力都还挺大的。不过要是业余棋手这样下能只输给老大们几目也是很不错的。



说起业余战职业,国际象棋历史上也有一个有意思的模仿棋的估计。是一个1v2的比赛,世界冠军对两个业余棋手,一黑一白。怎么样,大约想到了没?对的,让冠军先下白棋,然后业余白照着下。冠军下黑棋,业余黑再照着下。相当于冠军自己跟自己下。这是小时候看的一本书《后的陷阱》里写的故事。猜猜结局是怎么样的?我记得冠军最后还是赢了。但忘了咋赢的了。大家有兴趣可以猜一猜。我觉得可能跟正式的计时规则有关。

中国象棋里面也有很多奇妙的棋局,可惜基本都不记得了。只是知道世界真奇妙就可以了。

(注)我把五子棋看成是一场战斗,短兵相接。象棋像战役,有指挥有调度。而围棋更像一场战争,需要有很好的战略眼光,也要有足够的局部对抗能力。只有围棋,经常能够在输掉一场战斗之后还能稳住局势,从头再来,反败为胜。战略在围棋里面体现在对“势”的感觉和理解,所以电脑的围棋水平比职业棋手还相差很远。

Wednesday, September 5, 2012

体坛网事之网球(3)罗迪克

安迪-罗迪克,桑普拉斯和阿加西之后最优秀的美国男子网球选手,今天在美网第四轮输给了德尔波特罗,按之前宣布的决定,退役了。

尽管他很不情愿,但还是总被拿来跟罗杰-费德勒比较。没办法,年龄、出道时间都很接近,都是很年轻就夺得大满贯冠军,名字的发音、节奏也很一致(Andy Roddick vs. Roger Federer),很自然被人们期待为新一代对手。谁知命运弄人,罗迪克整个职业生涯都被费德勒压着。安迪在2003年美网夺冠后打进过四次大满贯决赛,都输给了罗杰。安迪在03年底登上第一宝座,04年初就被罗杰夺走,然后把持多年。他也是费德勒“十连败俱乐部”里最著名的选手。就在前几天安迪宣布本届美国结束后退役的发布会上,还有记者问他在桑普拉斯、阿加西之后,费德勒之前巅峰过一阵有什么感受。要是不想开点儿,得多郁闷啊。09年的温网决赛是罗迪克最接近胜利的一次和费德勒的大满贯对决。当时我在西雅图上一个暑期学校,大早上没起来。最后还是长盘输掉了。

罗迪克最有名的是发球,他保持着每小时将近250千米的记录。不像大部分人发球时拍子向后“背”然后甩起来击球,罗迪克是把拍子收在胸前,然后直着向上发力,蜷缩的身体瞬间弹开,球就像炮弹一样轰出去了。而且准备时间很短,发球动作很快,我看过的只有桑普拉斯也是这种风格。可以参考这个经典的场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x5iCp57jPw

不管怎么说,罗迪克也曾是网坛的王者。自他之后近10年,也只有区区三个人登上过第一的宝座。他在费德勒的强势下坚持这么多年,而且后期还在寻求技术上的改进,很是难能可贵。虽然和费德勒的成就相比还远赶不上小说里写的瑜亮之争,总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同一代网球选手。等休伊特、费雷罗们都退役了,看看我们的费德勒还能不能继续潇洒几年。

另外再吐个槽,wikipeida的更新相当给力。我刚看完直播,wiki一下andy roddick,就写上了"Following a fourth round defeat to Juan Martin del Potro, Roddick retired from the sport with the aim of focusing on his foundation in future years." 另外,08年刘翔刚走出场地,wiki上也马上就说了这是一个shock的事件。看来wiki团队极其强大呀,第一时间更新中立性的描述文字,比大多新闻媒体厉害多了。